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2022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与工作交流大会

发布者:陆昀乔发布时间:2023-01-04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引导研究生导师在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指导行为,落实岗位职责,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工作上,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南研院﹝2022﹞56号)工作要求,1226日下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2022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与工作交流大会。校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九十多位研究生导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夏敏副院长主持。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与工作交流大会截图


校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工部部长周济林为本次会议致辞并做培训指导。他充分肯定了我院研究生工作取得的成绩,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主线,从创新招生模式、完善资助体系、构建帮扶机制、完善质量监控、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等方面,对我校“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新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政策解读。他强调导师在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希望各位导师:“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做一个有情怀的导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做一个有担当的导师;要严于律己,立德树人,做一个有底线的导师”。

陆现彩院长代表学院对导师们过去一年的工作与贡献表示感谢,随后结合我院人才培养情况及自身工作经验,与导师们进行了交流。他强调建强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需要导师们在工作中做到五个充分:融合科研创新导向和人才培育导向,充分认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过程培养,充分重视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新形势;遵守政策、守住底线,因材施教、确保高线,充分了解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政策;始终抱持谦卑心,积极争做大先生,充分发挥导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乐于做、善于做、勇于做研究生培养的公共事务,充分履行导师的岗位职责。陆院长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导师们能坚守职责与信念,坚持“人才培养是使命和责任”的学院精神,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做出贡献。

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王孝磊副院长着重从年度工作、导师注意要点和学生反馈三个角度做了报告。他首先介绍了2022年度学院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工作情况,全年研究生工作抓关键节点、抓过程监控、抓关键少数,秉持严控标准、严格流程、严肃反馈,做到了数量与质量上的稳步提升。随后王孝磊副院长带着导师们学习了教育部有关师德师风的规定,解读了教育部及学校对研究生导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立德树人职责,并结合案例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们需留意的工作要点进行了提醒,他强调在研究生入口到出口的全链条育人过程中,导师们要坚持质量优先,因材施教,严控标准,注意工作边界,确保政策、制度和措施在指导环节落地见效。最后王孝磊副院长对近期“大讨论”中研究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对导师们进行了反馈,希望导师们在师生交流、论文选题、培养指导、毕业就业等方面,用足够的关心和爱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全过程高质量育人,为培育出引领未来的地学栋梁人才做出新贡献。

学院党委副书记毛予倩以《做研究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题,围绕研究生发展阶段的特点、研究生常见问题与对策、目前可依托的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她提到,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生目前大部分处于成年早期的自我形成特定阶段,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有其特定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希望导师们能了解这一特性,在培养过程中针对性地利用榜样力量,言传身教,包容性地指导。目前研究生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学业问题、师生交流问题、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毛予倩副书记对每类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均进行了深入详细的阐述,并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她希望导师们能利用好课题组、学院研办、研究生院、心理中心、学生家庭等各类资源,了解目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态势和问题,强化育人与共同成长的理念,做研究生的良师益友与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随后,学院导师代表施斌教授、胡文瑄教授、陈天宇教授做经验交流发言。施斌教授提到在30多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两点感受,一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师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在做科研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探索,并做好“解惑人”,做他们解决问题的钥匙;二是因材培养,营建好团队和课题组的氛围,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与禀性,针对学生间的差异,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与其未来自身的发展密切结合,助力其成才。胡文瑄教授在发言中分享了三点经验,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工作的基础,要关注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实”和“诚”;二是选好题目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要与学生一起在新动态、新情况下,在实践中提炼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其独立研究的能力;三是贴身指导是能够有所发展,有所成就的关键,要及时掌握学生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指导,用导师自身的经验带领学生,携手进步与成长。陈天宇教授从青年导师的角度,分析了新岗位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在兼顾科研产出成果压力的情况下,如何用有限的经费和精力,做到差异化育人,同时分享了在研究生招生中的经验,要慎重考察,谨慎考虑,精心选才;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边界,多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科研上保持好奇心,努力进取开拓,为学生做好榜样,做好传承工作,做新时代爱护学生的好老师。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王唯做会议总结。他强调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肯定了学院导师们过去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勉励导师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从全局出发,开阔思路,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战略高度和工作站位,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投入到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地学人才中去。王唯书记强调,研究生导师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自身过硬的政治素质,厚植爱国情怀,引领学生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并从大尺度上确定研究生培养的标准,培养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要求导师要严守工作底线,敬畏规章制度,追求履责高线,涵养高尚师德,精湛业务素质,加强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分析研判,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严管和厚爱并行,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鼓励导师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坚持“四个面向”,在人才培养上,也要与科研相结合,面向国家需求,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