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自然还是被自然考察?——行走在金沙江与怒江的科考记

发布者:胡修棉发布时间:2021-03-15浏览次数:76


作者:赖文

20211月12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水系固体物质源-汇过程与演变”专题南京大学科考分队赖文、张艺秋半夜飞抵昆明,第二天一大早与另一分队的梁文栋、董小龙分开后,租车前往四川、云南等12个州市开始了为期15天沿金沙江与怒江川滇段的科学考察与野外采样工作。此次科考行程累计>6000 km,累计考察河段长度超2000 km,系统采集了85个现代河流砂样品,相机与无人机拍照600余张。

13号一早,车刚上沪昆高速百里,就遇数十辆车连环追尾事故,多处追尾连塞数个隧道,被迫堵路上数小时,一路事故惨状仍有余悸。直至下午两点余始下高速,饥肠辘辘地至一小镇,觅食难寻,终归找到一处吃饭点,纵是公厕在旁、尘泥飞扬亦不以为意,吃得一炒饭心甚满足。这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段人生磨炼。午饭过后,驱车赴金沙江,翻山越岭的经历常有,然“图上二十公里开车两小时”的段子发生在己身时,除了淡定自嘲,无所可为也。科考正式开始的第一天,自然界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金沙江下切逾千米,山势险奇异常,盘山之路尤为曲折,云南山路之曲折今始知也,车尾尚未过旧弯,车头就已开始新一弯了。我等被异常的气压变动和频繁的转圈整得耳鸣头晕!当晚艺秋即身体不佳,只得换师弟何佳伟前来替换之。



1 金沙江水绿如蓝,亿年山石入云中



2 高峡平湖样难取,山陡水宽路隐踪


    此后,车不断在云中-谷底来回穿梭,有时沿江行,路况甚好,日采5-8个砂样;有时需不断翻山,则若能采到1-2个砂样就满足。金沙江畔采样计划毕,自金沙江翻白马雪山,大雪忽至,几不能过。终抵澜沧江域,奈何过青藏东缘之怒山分水岭时,暴雪塞途,雪没腰身,前方弃车十余辆,夜半竟不得过,只得沿辙而撤。回至山底,子夜已过,遍寻宾馆不得宿,遂南下,过数镇后于一小镇方得人家以予住宿。



3 夜渡金沙会有时,驱车翻雪过不得


沿澜沧江南下近千里,方得一缺翻抵怒江流域。怒江采样,较金沙江之行颇顺,油路皆沿怒江边,不日采样至边境处。

采样结束返回时,恰遇小地方加码防疫,村村间不得过,山中无他路,只得穿村行,故不得不反复申请与证明。期间有一村,极为说不通,无奈,只得自讽曰:“若不得过,怕是要电讯家人寄过年与御寒物资到此,与尔共守边境以贺新年矣。”其后该村干层层请示,终得一明事里又有担当领导,训诫其曰:“文件既齐备,拦过路客于此何为?”遂得归。恐被滞留,连夜赶路天明始至保山。



4 怒江水缓配日暖,采样常遇游人影

样品整理邮寄毕,飞回学校,心有余悸焉,待测核酸,入校园,心始安。回想此程,颇为特殊,虽千辛万苦,变数异常,终顺利完成数据与样品采集。以图字记之,聊以自娱。


5 跋山涉水颇不易,家常美食足慰肠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分类: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