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Exploring a lost ocea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Birth, growth, and demise ofthe Bangong-Nujiang Ocean》一文在《Earth-Science Reviews》在线发表

发布者:胡修棉发布时间:2022-04-26浏览次数:41

南京大学胡修棉教授等人合作撰写的《Exploring a lost ocea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Birth, growth, and demise ofthe Bangong-Nujiang Ocean》一文于2022年4月《Earth-Science Reviews》在线发表。


Hu, X.M., Ma, A.L, Xue, W.W., Garzanti, E., Cao, Y., Li, S.M., Sun, G.Y., Lai, W., 2022. Exploring a lost ocea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Birth, growth, and demise of the Bangong-Nujiang Ocean. Earth-Science Reviews, DOI: 10.1016/j.earscirev.2022.104031


中文摘要

特提斯域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由于大大小小的地体的分分合合,导致延续时间长短不一的大洋的出现与消失。如何识别这些曾经出现的大洋是摆在地球科学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而极富挑战的问题。本文以班公湖-怒江洋(班怒洋)为研究对象,总结和评述现有的地层、沉积、岩石、地质年代、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古地磁等方面的数据和证据,试图勾勒出青藏高原中部这个曾经存在的大洋的演化,包括恢复其诞生、生长和消亡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班怒带)争论的热点问题进行评述与讨论,这些问题涉及板块构造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包括初始大洋的识别、海山与微陆块的性质、俯冲起始与俯冲极性的判别、初始碰撞时间的约束等。研究表明,羌塘与拉萨之间的大陆裂解发生在早-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班公湖-怒江洋已经诞生;三叠纪南羌塘地体快速向北漂移,班怒洋洋壳快速扩张,5千万年扩张的南北宽度超过4000公里;早侏罗世(190-180 Ma)班怒洋开始向北俯冲,标志着大洋消亡的开始。大洋俯冲持续了3-4千万年,在羌塘南缘出现了该时期的弧岩浆岩和高压变质岩。班怒洋中段地区,中侏罗世(166-163 Ma)安多、东卡错微陆块与羌塘发生碰撞,导致了北侧的东巧-安多洋关闭。南侧的北拉-那曲洋在侏罗纪晚期(150-145 Ma)关闭,标志着拉萨与羌塘地块的碰撞。早白垩世(140-120 Ma)同碰撞弧型岩浆作用广泛分布在班怒带及两侧地区。晚白垩世早期,班怒带残留海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陆相红层的广泛出现,标志着大陆内部汇聚作用和西藏高原初始隆升的开始。


点击附件可直接下载原文

附件下载:

2022 Hu et al. ESR Birth, growth and demise of the Banong-Nujiang Ocean.pdf

班公湖-怒江洋的诞生、生长与消亡  中文稿.pdf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分类:论文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