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西野外游记

发布者:胡修棉发布时间:2020-09-21浏览次数:30

图文:何佳伟、蒋璟鑫、韩中



随着疫情防控态势逐渐向好,生活已慢慢步入正轨,6月份人们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许笑容。疫情期间也许宅家太久,现在终于熬了过来,感觉整个人都充满了动力,怀揣着年轻人的拼劲儿,在南京大学胡修棉课题组的资助下,何佳伟、蒋璟鑫、韩中三人于2020年5月18日组队分别对重庆凉风垭剖面和广西太平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工作,这两个剖面都是二叠-三叠界限(PTB)相关剖面,在野外考察前,对前人的文献调研后对这两个剖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凉风垭剖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整个山体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因此采石场遍布其间,由于该剖面距离重庆西站较近,于是选择了搭乘高铁前去。刚出站口就感受到了重庆的“火辣”,仿佛空气中都漂浮着辣椒粉,在前往凉风垭剖面的途中,公路的曲折度已然超过了“山路十八弯”的限定,十分符合重庆的地域特色。由于凉风垭森林公园的建立,沿途许多住户都搬至山脚下居住,留下了很多空房间。


废弃村庄上盛开的鲜花


考察图中的“拦路虎”


当天下午对该剖面踏勘时,之前由于过于自信,在前人文献的描述中,剖面位置在路边、是一个很大的采石坑十分显眼,于是按照上述特点寻找时,但由于最近矿山治理回填工程的实施,加上村民都搬离了村子,也找不到人询问,偶尔有路过的车辆,询问时也一脸茫然,导致没有发现目标剖面,踏勘任务失败,且在找寻剖面的过程还遇到了蛇,给探勘失败后的低气压环境中又增添了一丝丝紧张的气氛,好在蛇自行离开了并未主动攻击队伍。


第二天在胡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目标剖面,在对这个剖面详细观察后,按照原计划对该剖面进行了采样工作,顺利结束野外工作后,返回宾馆对样品进行了简单的处理以便于送至检测机构。在结束了重庆的野外考察后,我们乘飞机前往广西省拟对太平剖面进行考察。


凉风垭PTB剖面留念(左起:何佳伟、胡修棉、蒋璟鑫


凉风垭PTB剖面留念(左起:何佳伟、胡修棉、韩中


胡修棉老师在野外踏勘


胡修棉老师在野外踏勘


520日下午我们抵达了百色机场,在出口处进行了防疫教育和健康码检测后才让出站,与重庆相比空气中水分含量明显增多,整个感觉又湿又热,植被也以桉树居多,随处可见成群的桉树林。驱车约3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平果市,太平剖面则位于平果市境内,就在我们抵达平果市的前两天,平果刚撤县立市,该市有着国内乃至亚洲出名的铝矿产和加工链,因此在其境内内可见大大小小的铝矿加工公司。


极具广西特色的“馒头式”山


不知名的漂亮小花


5月21日早驾车约2小时后就到达了剖面地点,鉴于凉风垭剖面的经验教训,这次我们观察的格外仔细,由于前人对该剖面的标记十分清晰,因此很快就找到了目标剖面,剖面位于路的一侧,部分被高大的芦苇科植物所遮挡,在对其进行简单的清理后就按照之前商定好的方案进行描述、拍照和采样工作。该剖面共花费了一天半的时间,我们于22日下午结束了此次的野外考察工作。在广西野外考察期间吃到了著名美食——“螺蛳粉”,见到了未成熟的火龙果,也体验到了广西人民的热情。


太平剖面上的标记(蓝色为本次标记,红色,红色和黄色标记为前人标记)


结束考察任务后的火烧云


就在我们结束野外考察时,重庆凉风垭遭受了暴雨天气,发生了泥石流,所幸避开了恶劣的天气,完成了既定目标。本次野外考察共计6天时间,采集了349件样品,从样品采集而言,几乎都为灰岩样,希望能够有效地解答PTB期间生物巨变-岩性变化-地球化学异常之间的关联。


回顾此次野外之行,发现团队协作是工作顺利结束的重要前提,且室内计划是野外考察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在太平剖面可见看见前人采样后的油漆标志和钻孔样的痕迹,可见一个好的研究剖面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分类: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