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二次科考之岷江-大渡河水系采砂记

发布者:胡修棉发布时间:2020-06-24浏览次数:58

图文  赖文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年5月13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水系固体物质源-汇过程与演变”专题南京大学科考分队队员赖文、马安林、林志鹏三人前往四川开始了为期13天的科学考察与野外采样工作。此次科考经四川、重庆、云南、青海等四个省级行政区,行程累计3731km,累计考察河段长度超2000km,系统采集了78个现代河流砂样品和27个河流阶地样品。


飞抵成都的第二天14号一大早租好车后,科考队立即奔赴重庆市朱沱镇,跟随四川大学黄尔教授一同考察了长江上游重点水文站——朱沱水文站。此次考察通过江上水文船的实地采样操作,为将来二次科考在西藏雅江等水系每日采样工作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图1 长江水文局朱沱水文站实地考察与江心取样


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岷江,是长江第一条汇入的水系,也是长江上游最大水系之一。为了研究岷江水系固态物质对长江物源的影响,此次还系统采集了岷江汇入前金沙江段250 km和汇入后长江上游干流250 km的河流砂样品。考察途中,深切的金沙江大峡谷,在两岸艰难立足并顽强生存的人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逐水而居是生物的本能,但是能在如此险境修建出宜居的生活环境并繁衍出独具特色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明,不得不佩服人类的勇气与智慧。




图2 金沙江两岸云雾缭绕的深切峡谷,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漂亮民居


5月16日,沿长江-金沙江干流考察与采样完毕后,我们驱车返回岷江汇入长江的河口处—四川省宜宾市,正式开始了对岷江-大渡河水系的采样计划。沿岷江而上,一路采样至成都。由于成都至岷江源头河段样品已有共同合作者系统采集了相关样品,故而又折回四川省乐山市,开启另一段科考之旅。


图3 宜宾市岷江二桥,远处为长江


岷江最大支流——大渡河在乐山市接受其最大支流——青衣江的汇入后,迅速加入了岷江干流,三江交汇处的乐山大佛在此处静坐千余年,看尽了自然与人文的兴替变迁。任务繁重的我们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停留,也只能借助无人机才得见大佛一面。



图4 右下的大渡河汇入了左前方的岷江,乐山大佛在图中心位置


5月18日下午,科考队抵达乐山市。我们沿大渡河干流一路向上,边观察记录边采样,至汉源县。随后走京昆高速至雅安,抵达青衣江源头,然后顺流而下系统采集了青衣江这一条支流的各种现代河流沉积物。




图5 在青色的江水畔采样


5月20日,在青衣江下游的峨眉山市寄走一批样品,并补充完物资后,我们轻装再出发,回到汉源县,正式进入高山高原区的河段考察取样阶段。行色匆匆的我,至今仍不得见峨眉山主峰的英姿。沿着大渡河溯源而上,汹涌的大渡河被一级又一级的水电站驯得服服帖帖,凶险的大渡河只在历史文献中可寻踪迹了,路过蜚声中外的泸定桥时,我们并没有停留,车窗外除了拥挤的人潮外并没有看到桥。一路上大渡河散布的铁索桥,多数已成为历史遗迹,而两岸的通行已被现代化的坚固水泥桥所替代。




图6 大渡河上行人的破败铁索桥已被右侧铁桥替换,通车的铁桥也马上要被旁边的水泥桥所替代


高落差的大渡河流域,自然景观百里异色,汉、藏、羌等多民族在河两岸混居,相互学习过程中又不断融合,形成了既不同于四川盆地汉地、也不同于青藏内藏地的独特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甲居藏寨、羌寨,高高独立的碉楼等等,曾经代表着各部落间争斗的痕迹,如今成为旅游创收的特色地标。国盛而民富的新时代里,在生存资源相对匮乏的大渡河峡谷中,各民族间和谐相处,共同致富,这在古代怕是难以想象的场景。




图7 依山而建的藏寨、河边高耸的碉楼、以及金碧辉煌的寺庙


为了尽可能全面系统采集各种河流固体样品,我们租船上江心采砂船,爬上山沟,下至谷底,在湍流旁,在雪山下,至洪水侧~~~



图8 采样与观察记录场景


一路而上,5月23日,我们终于抵达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满掌乡——大渡河的源头区。壮阔的大渡河此时变成了一条文静的小溪流。也正是它不拒细流,坚持不懈地走了上千公里,才最终在乐山河口处形成了>1000米宽的巨流。



图9 青海果洛州大渡河源头区,从雪山上下来的小溪流即大渡河源头段


抵达大渡河源头后,标志着我们已经完成这一阶段的科学考察任务。5月24日驱车返回成都途中,雨季来临,青藏高原上的大雪下了一路。路过长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时,雪景极美,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我们分别和国旗、科考队旗来了一次合影,以作留念。




图10 四川阿坝州黄河与长江分水岭雪山顶的合影


除了顺利完成考察与采样任务外,不期而遇的美景,每日新增的知识见闻与对人类发展史和民族变迁史以及不同文化间交融的思考让我们获益匪浅;而那些麻辣到怀疑人生的美食、甜到呴人的金沙江峡谷大枇杷、泸州与宜宾满城醉人的酒香等等,是让人回味无穷




图11 四川红汤抄手与云南金沙江峡谷枇杷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分类: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