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修棉教授率队参加第七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并做大会特邀报告

发布者:胡修棉发布时间:2023-04-12浏览次数:203

2023年4月2日-5日,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此次大会共有来自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2000余人参会。

本次大会以“沉积学与宜居地球”为主题,围绕“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的崇高目标,总结和交流了中国沉积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沉积学在应对能源资源转型、气候环境领域挑战、构筑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沉积学未来发展方向,制定沉积学学科发展战略,推动沉积学在关乎地球发展存续、应对国家资源环境挑战、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持续全面发展。

图1:开幕式现场

图2:开幕式现场

南京大学胡修棉教授课题组共有15位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加此次会议(图3),包括从课题组毕业的王建刚、李娟、韩中、张世杰、许艺炜、梁文栋、薛伟伟等7名博士,现今成员包括胡修棉、祝上、马安林、赖文、蒋璟鑫、邓涛、董小龙、何佳伟等8人。胡修棉教授分别组织和主持了沉积源汇系统研究、数字沉积剖面、数据驱动下的沉积研究、水系固体物质研究专题会场报告。

图3:课题组合影

胡修棉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题为“沉积学百年热点与前沿演变”的大会报告(见图4、5)。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详细解读了1902年至2021年沉积学学科内涵、热词以及热点前沿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将沉积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萌芽阶段(1900-1920)、沉积岩石学阶段 (1920-1950) 、沉积学阶段(1950-1970) 、沉积地质学阶段(1970-1990) 以及大沉积学阶段(1990-至今)。除此之外,胡修棉教授还从文献发表的角度,评价了我国沉积学发展现状,提出了五个未来中国沉积学优先发展方向。最后,他引用苏格兰的押韵诗”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来结束报告,并表达了对沉积学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图4:胡修棉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图5:胡修棉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课题组现今成员博士后马安林、赖文,博士生蒋璟鑫、董小龙分别作专题报告《从阿布山组陆相红层约束中羌塘山脉变质岩白垩纪中期剥露过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拉贡塘组:冈底斯叶巴弧至班怒洋的横跨拉萨地体源汇系统记录》、《伊朗西南部扎格罗斯盆地早古近纪极热时期的沉积和环境响应》、《世界“砂工厂”—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为例》,并与同行们开展了充分讨论与交流。博士生邓涛通过展板《沉积证据揭示大别山大陆俯冲早于二叠纪》介绍相关进展,并获得优秀展板奖(图6)。

图6:现场报告、展板

大会还设置了专门展位展示“沉积之声”公众号,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同学们前来咨询了解,并得到与会专家的褒奖与鼓励,特别是很多研究生表示这些元科普给他们的论文开题、新研究领域的了解带来了极大的助力,这些积极的反馈与建议给予了沉积之声继续办下去的动力(图7、8)。

图7:“沉积之声”展位合影

图8:“沉积之声”展位合影

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圆满落幕了。此次大会,课题组成员充分展示了研究成果,同时也了解了同行们的最新进展,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结交了新朋友。


文字:祝上、许艺炜,赖文

图片:第七届全国沉积学大会组委会、课题组全体成员提供

审核:胡修棉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分类: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