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约束青藏高原北部发生变形的时间

发布者:胡修棉发布时间:2017-03-31浏览次数:58

项目名称:约束青藏高原北部发生变形的时间

项目批准号:41511130067

资助类型: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亚类说明:合作交流

附注说明:NSFC-RS(中英)

执行年限:2015.04 - 2017.03

本合作项目的主要科学目标是约束青藏高原西昆仑地区发生隆升的时间。通过对高原北缘塔里木盆地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开展详细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获得沉积演化;系统采集碎屑样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对源自高原的碎屑矿物开展多方法的年龄、物源区研究,获得岩石行程和不同温度的冷却时间,从而确定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确切时间。合作项目通过联合野外地质考察、实验室测试、互访学术交流等,共同完成国际合作研究,撰写并发表合作研究论文。

本次研究通过2年的野外和室内工作,运用地层学、沉积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低温热年代学对晚白垩世-新生代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塔里木海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控制因素,以及与青藏高原北缘早新生代隆升事件之间的关系。

承担课题的两年期间,研究人员前后4次入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开展野外工作,累计时间90余天。共实测剖面8条,采集样品800余件。针对晚白垩世-始新世的塔里木盆地海相沉积,共磨制岩石薄片470余片,并进行了岩石学、沉积学分析。针对始新世-中新世的陆相地层,完成了10件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定年,其中4件的Hf同位素测试;3件砂岩样品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5件砂岩样品、1件河流砂样品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71个泥岩样品的全岩有机碳、氮同位素分析。

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室内分析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塔里木海在古新世末期-始新世明显受到区域构造的影响,使得其海平面的升降与全球海平面升降产生了明显的不一致;与此同时,塔里木盆地西南凹陷的沉降速率开始明显升高,盆地开始由内陆克拉通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在托云都克-齐姆根剖面经历了物源区的转变,出现了新生代的碎屑锆石年龄,结合U-Pb年龄与Hf同位素认为该新生代的碎屑锆石来源于中-南部帕米尔或者羌塘地体;来自喀什塔什剖面渐新世的碎屑锆石和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也显示出其存在古新世末期-始新世的裂变径迹年龄峰值,指示该时期的隆升事件。以上证据均指示了青

藏高原北缘存在古新世末期-始新世的隆升事件,在时间上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初步认为青藏高原北缘古新世末期-始新世的隆升事件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在青藏高原北缘的远程响应。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分类:结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