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在国家科学基金委“大陆碰撞与特提斯洋消亡的沉积响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陆演化与季风系统演变”项目的联合资助下,南京大学胡修棉课题组孙高远、许艺炜、蒋璟鑫三人前往伊朗开展为期20天野外工作。
我们一行从乌鲁木齐转机,在经历5个小时的飞行后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12月的德黑兰天气与南京相似,处于初冬,略带寒意。在伊朗酒店独有的小床上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我们前往合作者Mansour Ghorbani的办公室讨论详细的野外安排。做好准备工作后,当天下午,我们前往哈马丹,开始札格罗斯褶皱带的野外之旅。此次野外主要分为三部分工作,一是探讨蛇绿岩仰冲的沉积过程,二是追索PETM事件在特提斯中部的沉积响应,三是探索白垩纪中期全球海平面变化。
在哈马丹的附近,我们沿路简单地采了一条古近纪时代的剖面,随即向西前往野外第二个考察点-Kermanshan。沿途的飘雪似乎预示着剖面出露情况可能不好。果然,第二天飘雪转为大雪,剖面银装素裹。因为时间宝贵,我们决定先去偏南的霍拉马巴德地区工作。
大雪覆盖的剖面
所幸霍拉马巴德天气晴朗,我们顺利地开始了野外工作。我们的剖面位于一座小镇的边上,这里出露了极具特色晚白垩世-中新世的地层,每天我们吃完伊朗这边的特色早餐(面糊糊配馕),便从山脚下的远洋泥灰岩出发,沿着出露深水复理石的山麓攀爬,登上红色陆相沉积组成的山腰,见证着20 Ma的海陆变迁以及蛇绿岩的仰冲过程。
伊朗晚白垩-古近纪Gurpi、Amiran、Taleh Zang、Kashkan、Asmari组沉积剖面全景图
辛勤的野外工作后,晚上回到酒店的晚餐一如既往,馕和各种古巴,以及沙拉(嗯,整个伊朗菜谱都一样)。这个时候,我们自带的榨菜和辣酱就派上用场了。
伊朗晚餐以及野外的烤披萨午餐
这里结束工作后,我们重新回到Kermanshan。山上的雪已经融化,我们开始新的一轮野外工作。但似乎这个区域对我们不太友好,连续两天我们都没有找到好的剖面,为了不耽误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决定今年放弃这个地区,开始南下,前往霍尔穆季。在南下的途中,道路两旁种植的高耸椰枣树提醒着我们已经从冰天雪地来到热带雨林,路过的波斯湾也向我们展示它的美丽。
波斯湾沿岸风景
椰枣树图
经历两天的赶路,我们终于到达霍尔穆季。这里晚白垩世灰岩地层出露很好,记录了特提斯南缘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历史。在一条山沟中选定好剖面,我们开始连续两天密集采样工作。这里天黑的时间比较早,大约5点半就完全黑透,每天晚上都会伴随着漫天星河回到车上。
伊朗晚白垩世Gurpi组灰岩沉积以及野外合影
随后我们前往Khormoj西南部,对PETM事件附近的远洋灰岩加密采样。采样结束后,我们立即赶路,前往本次野外最后一个地区,也是伊朗的南部最大的城市-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深夜10点,在经历交通堵塞后,我们终于赶到了设拉子。在这里,我们首次看到面条和古巴的晚餐组合。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我们开始对古新世-始新世浅水碳酸盐地层的探勘和系统采样工作。
设拉子地区古近纪Sachun、Jahrom组沉积剖面全景图
12月22号,也是19年冬至那一天,我们结束了野外工作。随后,我们从设拉子返回德黑兰,整理野外采集的样品。回国之前,我们见到了伊朗地调局之前来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Parisa Gholamizadeh博士,带着她送给我们的礼物开开心心的坐上回国的航班。
回顾整个伊朗野外之行,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份对于伊朗的科考当真是极好的时间,此时气候适宜,而且11月份的游行也已经平息,来年的伊美冲突尚未发生,野外遇到的伊朗人民对我们也很热情。尽管野外有些许不如意之处,但此次野外基本完成既定目标,实测8条剖面,采样915件,为下一步工作展开打下夯实的基础。
作者:许艺炜、蒋璟鑫
配图:蒋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