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2019碎屑低温热年代学”短期课程顺利举行

发布者:胡修棉发布时间:2019-12-04浏览次数:16

        2019年1119-23,受英国皇家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牛顿高级学者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主任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联合资助,“南京大学2019碎屑低温热年代学”短期课程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顺利举行。

   该短期课程由南京大学胡修棉教授、成都理工大学侯明才教授发起,英国苏格兰环境研究中心主任Finlay M. Stuart教授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Cristina Persano博士为课程主讲人,主要讲授磷灰石与锆石的裂变径迹以及U-Th/He技术。期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Yani Najman博士、南京大学胡修棉教授、李广伟教授做了以“碎屑物源和热年代学在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系列精彩学术报告


1   Cristina Persano博士(左)和Yani Najman博士(右)为学员们授课


 本次短期课程共有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兰州大学、云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青海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南京大学等1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6名学员申请,为保证课程质量以及师生间充分交流,从中选取了25名作为正式学员参加此次短期课程。此外,本次课程对南京地区以外的10名研究生学员进行了全额资助。

    课程开始之前夜,主办方给学员和老师们组织了一个破冰活动,大家通过聊天、玩游戏等相互认识,加深了印象,增进了了解。


图2 短期课程开始前破冰活动


  课程期间,围绕低温热年代学,Finlay M. Stuart教授和Cristina Persano博士从基础的放射性同位素知识开始讲起,由浅入深,详细为大家介绍了包括磷灰石和锆石的裂变径迹以及U-Th/He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存在问题、研究实例等内容。本次短期课程除常规的课堂授课和学术报告外,还包括了数据处理分析、模型建立与模拟等计算机上机操作。为了让学员们对碎屑热年代学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Yani Najman博士、胡修棉教授、李广伟教授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为学员们展示物源分析和热年代学在青藏地区沉积盆地研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介绍了学科前沿方向,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图3 胡修棉教授为学员们授课


  

图4 认真听课并思考的师生们



图5 授课教师为短期课程学员(部分)颁发短期课程结业证书


  短期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带领学员们参观了南京大学矿物分选实验室和裂变径迹实验室,让学员们对低温热年代学技术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图6 李广伟教授带领学员们参观裂变径迹实验室


图7 学员们参观LA-ICP-MS实验室


  

图8 学员们参观南京大学矿物分选实验室后在实验室门前合影


     为期三天的短期课程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大家收获满满。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郭汝军说:“此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幽默和生动化解科学争论,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乐趣”;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王永超学员说:“老师们会采用多种方式去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家主动学习的热情,作为学生,我们很容易适应这种较为随和的授课方式,它让每个人都感觉非常舒服,无形中提高了大家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来自南京大学的蔡东旭学员也表示:这是他上学以来听的最明白的外语课程,因为老师的语速较慢,讲解更注重机理;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的何佳伟同学表示,在这个课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交到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同龄朋友。教学团的Yani Najman博士和Cristina Persano博士表示,此次短期课程非常成功,老师们认真准备、悉心传授,学员们表现认真且优秀,他们希望这样的短期课程活动一直办下去,让更多的中国学员获益。


  

“南京大学2019碎屑低温热年代学”国际短期课程师生合影 (南京)


  

  

撰稿:薛伟伟、赖文

摄影:何佳伟、张慧敏、郭荣华、闫兵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分类:通知公告